關鍵字:格陵蘭、丹麥
格陵蘭公投 爭取擴大自治
2008年11月26日蘋果日報
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Sec_ID=3&Art_ID=31173531&IssueID=20081126
格陵蘭議員漢寧森前天在街頭發送印有「自治」字樣的手環,鼓勵民眾投票。
格陵蘭
【陳怡妏╱綜合外電報導】全球第一大島格陵蘭(Greenland)昨舉行自治公投,為脫離丹麥223年統治踏出重要的第一步。格陵蘭從1775年成為丹麥殖民地,1979年被納為丹麥一省,但在健保、教育和社會福利享有自治權,每年從丹麥獲得約201億元台幣補助,約佔格陵蘭2/3經濟收入。
能源司法可望自理
本次公投結果雖不具約束力,但丹麥表態支持格陵蘭享有更多的自治權。若通過,格陵蘭將從明年6月起自行治理天然資源管理、司法與警察等30項事務,並可分配到大部分的石油所得。
民調顯示,61%島民支持擴大自治,僅15%反對。地方政府首長埃諾克森發願,希望格陵蘭12年內獨立。但反對獨立的格陵蘭退休外交官員林吉認為,格陵蘭地廣人稀,很難找到足夠人才獨立建國。格陵蘭面積21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58.3個台灣,8成面積都覆蓋在冰雪之下,人口僅5萬7千,大多數是伊努特原住民,島上酗酒、自殺問題嚴重。林吉批評:「沒有人可以靠酒鬼建國。」
格陵蘭公投 將脫離丹麥自治
【聯合報╱編譯彭淮棟/報導】2008.11.27 03:36 am
http://udn.com/NEWS/WORLD/WOR3/4619146.shtml
世界最大島嶼格陵蘭25日舉行自治公投,結果超過75%選民支持自治,成為格陵蘭脫離丹麥三百年統治而獨立的前奏。
格陵蘭此次投票合格選民3萬9000人,投票率71.96%,75.54%贊成自治,23.57%反對。公投通過後,格陵蘭自治地位從2009年6月21日 起生效。
格陵蘭1949年從丹麥爭取到半自治地位,1982年退出歐洲聯盟,之後積極向自治之路邁進。
自治的好處包括享用北極圈潛力雄厚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以及司法和警察事務自理。近年極區冰原融化,環北冰洋國家如加拿大、丹麥、挪威、俄羅斯、美國都摩拳擦掌,準備進取土地和資源,格陵蘭興趣不下於他們。
格陵蘭自治後,有些政策總部將從丹麥遷到這裡,方案則包括,自然資源所得營收將分配給格陵蘭,以便減少丹麥對格陵蘭的年度補助。
自治後,格陵蘭原住民將獲得國際法承認為一個民族,其語言將成為官方語言。外交和國防的自主也將增加,但後兩者的終定權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會握在丹麥手裡。
格陵蘭公投通過自治 邁向獨立問題仍多
時間: 2008/11/27 撰稿‧編輯:楊明娟 新聞引據:中央社
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NewsID=134984&t=1
格陵蘭公民投票通過自治後,向脫離丹麥獨立的方向再邁出一步,但有關主權獨立的可行性及開發北極自然資源的各種問題,仍揮之不去。
在75%以上選民投票支持更大自治權後,格陵蘭政府首長埃諾克森 (Hans Enoksen)說,他夢想格陵蘭能在12年之內獨立。
前外交部長韓蒙德(Aleqa Hammond)則說,他希望格陵蘭在8年內切斷與丹麥的關係。格陵蘭的SIK工會領袖柏特森(JessBerthelsen)更主張4年內實現獨立。
但反對陣營領袖民主黨的佛瑞德里克森(Jens Frederiksen)表示,認為格陵蘭可以很快展翼單飛根本就是幻想。他說,格陵蘭根本缺乏財力辦理自治後將由丹麥接手的自治業務,例如司法、警政及監所等。佛瑞德里克森說,獨立須要穩健的經濟,而格陵蘭最近幾年預算連續赤字。他說,當地政府自己都承認,4年之內公庫將空空如也。
格陵蘭每年接受丹麥補助,2007年大約是32億克郎(kroner)的金額(約台幣184億元),幾乎占預算總額的半數。
格陵蘭北極海海床與冰帽下可能富藏自然資源,預料將成為政府最優先處理的議題。依據專家的看法,這個地區蘊藏大量的石油與天然氣,以及鑽石、黃金和其他礦物。地球暖化北極冰融,未來將使此一地區更易於接近及開發。
北極海週邊國家如加拿大、丹麥、挪威、俄羅斯、美國等,最近先後宣示對此一地區的領土主權,因此格陵蘭也急於分一杯羹。
北極與格陵蘭冰帽融解 全球海平面升高主因
更新日期:2008/11/19 19:20 陳維聰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19/19/19qio.html
(法新社巴黎18日電)據一項新研究顯示,北極與格陵蘭冰帽及冰河融解,已取代海洋擴大,成為造成海平面升高的主因。
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對全世界生活在低窪地區的數億人可能會有致命影響。
稍早的研究顯示,從1993年至2003年,海平面以平均每年3.1毫米 的速度上升。
上述上升幅度有一半以上因為所謂熱膨脹作用造成,也就是因為氣候改變促使全球溫度上升,造成海洋擴大。
氣候科學家估計,另一半是陸地融冰造成,尤其是喜馬拉雅山和安地斯山的冰河融化。
根據兩個新觀察系統獲得的資料所作的新研究顯示,熱膨脹基本上在2003年之後已停止。
不過海平面仍繼續上升,雖然速度稍減,每年2.5毫米 。
這讓科學家感到不解:如果水停止擴大,海平面繼續升高的原因為何?
新的研究說,答案是,地球上只有兩個足夠大的冰帽:格陵蘭和北極。這兩個冰帽的厚度達到3公里 ,而較小的格陵蘭,面積約和墨西哥相當。
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科學家,也是這項報告的主要作者卡澤納夫女士說:「過去10年,北極和格陵蘭對海平面升高每年只貢獻約0.5毫米 ,而現在每年約1毫米 。」
卡澤納夫在電話中告訴法新社:「這令人感到驚訝。」
格陵蘭冰帽所含的水量,足以使全世界海洋海平面上升7m 。
這項新研究刊登在「全球及星球變化」(journalGlobal and Planetary)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