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ay 1944年六月六日 諾曼第登陸
今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第登陸七十週年紀念日,當時美歐洲聯軍在法國的諾曼第海灘上與德國軍隊的激烈戰況,今日我們可以透過故事、電影、紀錄片,來瞭解當時雙方對峙的情境、如何鬥智佈局、受到哪些變因的影響與當時所使用的武器...等。
一、新聞辭典》諾曼第登陸 盟軍打敗納粹德國關鍵戰役 2014.06.03
資料來源:http://www.nownews.com/n/2014/06/03/1261724
為了提前結束二戰歐洲戰場戰役,盟軍於1944年4月開始籌備從法國登陸,打敗納粹德國的作戰行動。盟軍先是發動欺敵行動,讓德軍誤以為盟軍將從克里特島、希臘西岸與羅馬尼亞黑海海岸登陸。
1944年6月6日清晨,在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指揮下,發動代號「大君主作戰」的登陸行動。美、英、加拿大等同盟國部隊從英國渡過英吉利海峽,約15萬名士兵搶上諾曼第灘頭,與法國自由軍、波蘭、捷克、挪威等多國軍隊會合進擊。
登陸的海灘代號包括猶他(Utah)、奧瑪哈、黃金(Gold)、朱諾(Juno)和寶劍。早在登陸行動發動前,英國第6空降師、美軍第101與82空降師已空降至諾曼第海灘後方,占領橋梁與破壞防砲陣地,以阻止其他德軍部隊增援。
雖然德軍在有「沙漠之狐」稱號的隆美爾將軍指揮下,試圖建造從挪威經法國至西班牙北部的「大西洋長城」防禦工事防禦盟軍登陸,但是由於防禦工事施工大幅落後、守軍大多為守備師與預備役,素質不佳,因此無法抵擋盟軍登陸。「諾曼第登陸」行動成功在歐洲西部開闢了第二戰場,分散德軍力量,逐步解放德軍占領的地區,登陸2個多月後解放巴黎、不到一年就攻入柏林,迫使希特勒自殺,納粹德國投降,結束二戰歐洲戰役。
諾曼第登陸為史上最成功的兩棲登陸作戰,同時也是二戰中最慘烈的戰事之一。關於諾曼第登陸的影視作品包括:《六月六日斷腸時》、《最長的一日》、《搶救雷恩大兵》與韓國電影《登陸之路》,以及電視影集《諾曼第大空降》。
二、新聞辭典/諾曼第登陸 史上最大 2014.06.06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WORLD/WOR3/8722919.shtml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以英、美、法等國為首的同盟國,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大規模攻勢,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第,發動目前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上登陸戰。此役在六月五日晚間展開,先有空降兵乘滑翔機降落、空軍轟炸,後有海軍軍艦砲擊,兩棲部隊在六日早上開始登陸,由於成功欺敵,同盟國重創德、義為首的軸心國部隊,且建立一塊長達一百五十公里登陸區與灘頭堡,奠定後來在西歐戰場獲勝的基礎。
三、諾曼地70周年 播修復影片 2014.06.05 03:33 pm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8/8721330.shtml
6月6日是二戰諾曼第登陸70周年,國家地理頻道將首播全彩修復的紀錄片「重返諾曼第」,以及奧斯卡影片「搶救雷恩大兵」,紀念這歷史上關鍵的一天。
1944年6月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第5年,盟軍傘兵部隊與登陸部隊,對法國北海岸發動攻擊,這是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入侵艦隊,兵分三路,從陸海空夾擊完全措手不及的德軍。盟軍部隊在五個守備堅強的灘頭展開一場歷史性戰役,被敵軍炮火包圍,面對九死一生,耗費數年的細心規畫和無數的人命傷亡,架構了這個歷史性時刻。
6日晚上9時國家地理頻道首播重返諾曼第,收錄了獨家證詞和重新製作整理過的資料影片,栩栩如生地重現了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捩點。觀眾在片中可以聽到當時還是盟軍最高統帥的艾森豪總統的著名發言。感受年輕士兵在奧馬哈灘頭,面對敵軍炮火時的恐懼。藉由經過重新上色處理過的資料影片,與70年前身心俱疲的倖存者一起見證歐洲的解放。
之後隨即安排播出史蒂芬史匹柏導演,湯姆漢克斯主演的「搶救雷恩大兵」,讓觀眾可以透過紀錄片真實的畫面和電影戲劇的呈現,了解戰爭的殘酷,省思人類的各種不同選擇,會如何推動時代的巨輪。
四、諾曼第登陸 (故事-適合國小三年級以上學生閱讀)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trg.com/ReadStory.asp?Code=RK_xian1069
五、諾曼第登陸影片資料 (英文網站)
從影片中可以了解當時法國諾曼第沙灘的情景,在陰霾的天氣狀況下,130,000名的兩棲作戰士兵搶灘登陸的壯烈場面。
資料來源:http://www.history.com/topics/world-war-ii/d-day
六、諾曼第登陸相關電影:
資料來源:http://big5.huaxia.com/js/gc/00208918.html (摘錄)
好萊塢戰爭電影和電視片對後代的影響很大。而50至70年代多位治學認真的記者和作家結合了歷史文獻和口述歷史(訪問戰爭生還者)寫成的多部史籍,也成了現成的電影題材。
當中的經典之作包括:
“The Longest Day”(《最長的一日》,1959年版),作者:Cornelius Ryan。
“A Bridge Too Far”(《奪橋遺恨》,1974年版),作者:Cornelius Ryan。
“Enemy At The Gates”(《兵臨城下》,1973年版),作者:William Craig。
官方文獻配合口述歷史
《最長的一日》說的便是“D-Day”第一天發生的事件,作者研究了英美德文獻和訪問了700多名生還者,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底戰役的來龍去脈和戰況。
《奪橋遺恨》說的是1944年9月盟軍發動的“菜市花園行動”(Operation Market Garden),企圖一舉攻入德國並解放荷蘭,不料德軍頑強抵抗,英國第一空降師差點全軍覆沒的故事。
《兵臨城下》說的是歷史上“最血腥戰役”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俄、德雙方死傷200萬人,其中50萬是平民。
《最長的一日》和《奪橋遺恨》在60和70年代拍成電影,都具有高水準,前者上映時還取了個貼切的華文片名《碧血長天》,兩片戰爭場面宏大逼真,敘述角度也相對比較中立,忠於原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