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小吃篇(一)
地址:台南市開山路301號(小南小城隍廟旁)
電話:(06)2144-210
美食:碗粿、魚羹
- 友誠蝦仁肉圓專家
地址:台南市開山路118號
電話:(06)2244-580
美食:蝦仁肉肉圓
附近參觀地點
小南小城隍廟
資料來源: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240&bulletinid=6934
朱一貴臨難毋苟免 慷慨赴義精神永傳
台灣的先賢、英雄,得以塑神像、安神位供人膜拜的,可謂稀奇。羅漢門的「鴨母王」朱一貴,百餘年前就被府城人在台南小南城隍廟供奉為主神,三年多前,其生前養鴨的地方--羅漢門鴨母寮(高雄縣內門鄉光興村),村人捐地募款蓋了一座興安宮,主神為天上聖母--媽祖,左側神像為朱一貴。根據小南城隍廟的說法,玉皇上帝很感佩朱一貴臨難不求苟免而慷慨赴義的精神,乃敕封為「台南州城隍綏靖侯」;鴨母寮人則以朱氏生前綽號「鴨母王」尊為神明。
羅漢門出了兩位有名的人物,一為沈光文,一為朱一貴。沈氏因作賦諷刺鄭經政權,逃到羅漢門避難。期間開私塾教化當地人,使得這個遍佈惡地形的荒野部落,成為府城之外文風鼎盛之地。沈光文約在一六八八年病逝諸羅(嘉義)縣,被安葬於今之善化。兩年後,朱一貴誕生於福建漳州,二十歲時渡海來台,先落腳於屏東縣佳冬鄉大同村,其後移居內門,以養鴨為業。鴨母寮這一地名,可能是當地人為紀念朱氏而取的。
興安宮特別在廣場前開挖了一個養鴨池塘,中央立一尊朱一貴雕像,腳旁數鴨環伺,重現傳說中朱氏熟諳鴨性,指揮若定的英姿。至於雕像的造型,因無稽可考,只能憑想像塑造。小南城隍廟與鴨母寮興安宮的朱一貴神像,則與民間常見的神貌相似。
朱一貴被清軍押赴北京處死時,年僅卅三歲,未婚,鴨母寮人相傳其住處位於興安宮右側約 八十公尺 處,現在民宅為陳安樂所有,占地面積約百餘坪,屋後均屬邊坡地形,屋前近百公尺有一條野溪,名叫菜公坑,是朱一貴趕鴨戲水的小溪流。有學者研判,朱一貴跟一般養鴨人家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一樣,不可能長年定居內門,才會到處結識地方豪傑,增廣見聞,歷經十餘年打拚,加上養鴨有術,累積財富,在鴨母寮稱霸一方。
羅漢門文史尋根工作室陳聰賢指出,朱一貴的革命起義,能在極短的時間,領有全台,就是表示當時人心歸向的結果。但不幸革命失敗,是由於內訌,給敵人以有利可乘的機會。內訌的帶頭者為 杜 君英,義軍的兵力多數掌握在杜氏手裡,因此有擁兵自重驕氣,終至演成鄭成功與施琅因故決裂的歷史,杜軍出走投奔敵營,反過來討伐義軍,結果 杜 君英亦遭清廷「惠」以全屍處死,朱一貴等人則被五馬分屍,時為 一七二二年二月廿二日 。
作家江明樹曾為文呼籲在旗山或內門蓋一座台灣民族英雄「鴨母王」朱一貴紀念館,如今,鴨母寮興築了紀念朱氏的養鴨池塘及其雕像,美中不足的是台南和內門供奉鴨母王神像的廟宇內並無彰顯這一段史蹟相關的裝置。台灣的大小寺廟數萬座,多數供奉外來神祇,本土賢能則乏人造神,這種宗教傾向在講求眾神信仰的台灣民間,所代表的意義,值得大家深思。
延平郡王祠
資料來源:http://www.premier.com.tw/Touring/yanpingjunwangci.htm
延平郡王祠是全國最早,也最著名的鄭成功祠。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收復台灣,並以台灣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建設台灣不遺餘力,深得民心,死後人民設廟奉祀,但為避免清廷找麻煩,故稱鄭成功為「開山王」。開山路之名,也是因此而來。
清同治13年,欽差大臣沈葆禎奉命來台辦理防務,深入民間才發現鄭成功對建設台灣的貢獻,上書皇帝強調鄭成功是明室遺臣,而非亂臣賊子,建議建祠紀念之。朝廷同意後撥款立祠,諡號忠烈,並在正門石匾提「明延平郡王祠」,這是清朝首度承認鄭成功的事蹟。
延平郡王祠建於清同治年間,俗稱鄭成功廟或開山聖王廟,位於台南市開山路,佔地9400餘坪,奉祀台灣開山始祖鄭成功及其部將,為台灣的重要古蹟。佔地廣闊,庭園修築極美,整體風格莊嚴典雅,是台灣唯一福州式廟宇建築。
延平郡王祠分為照壁、供奉鄭成功的正殿、崇祀太妃與寧靖王的後殿,以及東西廡。厚重的琉璃綠瓦,襯著低矮的紅色牆身,配合祠外延平公園的池榭垂柳,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祠中收藏許多古文物,包括珍貴的沈葆禎手書。東西兩廡則陳列鄭氏部將牌位、儀仗等。後殿中央供奉鄭氏母親田川氏的牌位。庭中的兩棵古梅是鄭成功親手所植,已有300年歷史,每到寒冬吐露芬芳。祠堂右邊的台南民俗文物館,展示有民間的藝術品、古代生物標本及古代匾碑,館藏豐富。祠前右側並保留著兩座銅製古炮及七座鐵製古炮。
地址:台南市中區開山路125號
地圖來源:
http://www.premier.com.tw/Atlas/StreetMap.htm
http://www.premier.com.tw/Atlas/98R.htm